瀏覽人次: 1333

實驗室研究主題

     本實驗室研究主要為兩大主題
  1.  
1. 核醣體生合成途徑及核仁壓力調控
我們使用酵母菌及細胞株為模式生物,研究核醣體的生合成途徑及核仁壓力的調控。核醣體為複雜的複合體,大核醣體由46個核醣體蛋白及3rRNAs組成,小核醣體由33個核醣體蛋白及1rRNA組成,組成此複合體需要超過200-300個輔助因子(包括RNA及蛋白質),合成過程由核仁開始至細胞質結束,高速生長期的細胞約耗費約一半轉譯的產物於核醣體生成上。相關蛋白突變時,會造成細胞生長缺失,在人類及植物上,會產生相關的疾病及發育異常。抑制核糖體生合成亦可為抗癌或病害防治的目標。因此,我們針對此途徑進行研究,以期更深入了解相關機制。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:(1) 發現核糖體需要依賴許多輔助因子幫助有效及正確的出核。(2) Stalk是大核糖體上很大且非常動態的結構,為轉譯因子結合的位置,我們的研究發現其組裝的機制,及細胞如何確認此區域的正確性。(3) 研究出大核糖體生合成於細胞質中成熟的順序性,此途徑的定義在這些蛋白的功能研究上有絕對的重要性。(4) 核糖體蛋白為帶正電且具很多非結構區的蛋白質,因此在高速產生下非常容易產生變性的結構而進入降解途徑。因此,細胞除了使用一般的伴護蛋白來保護核糖體蛋白之外,亦演化出專一的核糖體伴護子,來確認核糖體蛋白的穩定性及調控和核糖體的結合,保證經由複雜且耗能的過程產生的核糖體具有正確性。我們實驗室發現2個新的核糖體伴護子,其相關機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上。(5) 核仁主要是核醣體生合成的位置,亦是壓力反應中心。我們亦使用細胞株,發現一些金屬離子:包含鉈、銅、鎵,會抑制核糖體生合成、影響rRNA裁切,啟動p53依賴或非依賴型的核仁壓力,導致細胞週期停滯及死亡,這些研究成果,將有助於了解這些金屬的毒性機制。以上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於國際期刊上。
這是一張圖片這是一張圖片


  1.  
2. 生物技術的開發及應用
(1) 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:農業廢棄物是在農產利用或動物飼養的過程產生的廢棄物,比如:稻稈、豬糞尿、果皮、羽毛等,其去化的過程相當重要,隨意棄置的結果會產生環境汙染的問題,但有效利用,則能產生有附加價值的副產品,除了能增進農民的收入,亦能減低對環境的影響。我們和農化系王尚禮教授實驗室合作,利用雞糞和稻稈進行共消化,分析菌相及培養條件以增加雞糞中的磷溶出,經過脫鈣及沉澱的步驟後,能有效將磷以鳥糞石的形式回收。相關成果已申請專利及發表於國際期刊上。(2) 生物腐蝕及生物膜分析:我們和台灣大學材料系及工海系合作,執行科技部計畫水下載具結構材料研發與評估」,主要進行微生物培養、生物腐蝕及生物膜分析實驗,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及國內期刊上 (3) 細胞的移動情形分析及研究:我們和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(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)數學系、輔仁大學物理系一起合作,我們實驗室進行細胞培養及分析、QUT進行數學計算、物理系進行物理模擬及微流道晶片的建構。經由合作方式,我們以微流道晶片對細胞進行不同的環境刺激(電場、磁場、光…),分析細胞的移動及增生,並建立數學模型。細胞的移動和發育、免疫、傷口癒合、癌細胞轉移等重要生理功能皆有相關。細胞移動有趨性,包括對氧的趨性、溫度趨性、磁場趨性、化學趨性、光趨性、電趨性等。我們的分析包括整體性的細胞移動情形、亦包括單細胞的移動,了解這些因子如何影響細胞的移動,會更清楚細胞移動的機制及調控。我們發現在結合不同的因子時,會改變細胞的移動情形,比如循流環境、活性氧的產生或化學刺激與電刺激共存,這些研究結果將幫助我們更清楚細胞於體內複雜環境下的移動調控,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上。除此之外,本實驗室亦利用此技術設計出生物平台晶片,能提高敏感度,以細胞偵測出的環境金屬毒性,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上。

這是一張圖片